欢迎访问 [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.fotuo365.com ]

您现在位置:尚思学佛修行网 >> 学佛讲堂 >> 净界法师 >> 浏览文章

净界法师:大乘佛法最高的指导原则,就是中道

  丁三、结示消除次第(分三:戊一、诣何为界。戊二、并销次第。戊三、结劝传示。)

  当菩萨掌握了一个修行的真因,慢慢的走上菩提的真性,消灭五阴虚妄的执取,到底它的消除的次第是什么呢?

  戊一、诣何为界

  首先,我们看五阴到底是以什么当界限呢?

  一个菩萨要修到什么程度,才知道他真的已经远离五阴的执取,真实的不住在五阴呢?

  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,唯色与空,是色边际;唯触及离,是受边际;唯记与忘,是想边际;唯灭与生,是行边际;湛入合湛,归识边际。】

  佛陀告诉我们:要远离五阴假相的执取。

  什么叫远离五阴呢?它的标准在哪里呢?

  佛陀说:你现在想要知道因界。这个因就是五阴。五阴是一切法之因,一切的根、尘、识都是由五阴所变现出来的;浅深就是边际。

  一、什么是色阴的边际呢?

  唯色与空。色就是有相,空是无相,从有相到无相都是色阴的边际。

  我们前面讲耳根圆通有提到,耳根所面对的是声尘,声尘它的一个色阴有两个相状,第一个动相:就是有声音,第二个:没有声音,没有声音也是一个声尘;动、静二相了然不生,远离动相的执取、远离静相的执取,这时候才超越了色阴,色跟空都是属于色阴。

  二、唯触及离,是受边际:

  我们想要脱离感受的系缚,不再跟感觉走了,那么什么样的标准,是远离感受呢?

  唯触及离。触就是心中的爱着,离就是心中的厌恶。当你很讨厌一个人时,你还是活在一种感受状态中;喜欢一个东西跟讨厌一个东西,心态是一样的,都是生灭心、都是轮回心。

  所以真实的、远离感受的人,他心中是无喜亦无忧,他没有所谓的讨厌,他也没有什么喜欢这件事情,所以远离感受是要远离触跟离。

  三、唯记与忘,是想边际:

  怎样知道我已经脱离妄想的执取呢?“

  记是有念,忘是无念。

  所以你经常什么都不想,无想也是一种妄想,远离想、远离无想,保持中道,这就是想的边际。

  四、唯灭与生,是行边际:

  灭是心中的寂静相,生是心中的活动,心中有很多的分别、活动叫做生;远离生跟灭两种相状,才能够超越行阴的边际。

  五、湛入合湛,归识边际:

  识阴的边际是湛,湛是有为的生灭之法,合湛是无为的寂灭之法。

  所以阿罗汉他在识阴当中,他住在这个无为寂灭之法,从大乘佛法来看阿罗汉圣者,他还是活在生灭法中,因为他住在空性,他不能产生随缘的作用。

  这一段文,提出大乘佛法一个修学的目标──当我们开始走上路的时候,你要知道你的目标在哪里,你才能调整自己。

  大乘佛法最高的指导原则,就是中道:远离两边,顺入中道。

  我们看大乘经典,佛陀开示菩萨,他很少讲偏执一方的话,除非他要一时的对治你,那是对治悉檀;佛陀所发明的真实义,从第一义谛悉檀来说,佛陀所讲的都是中道之义;佛陀说犹如莲华不着水一定说亦如日月不住空。

  所以佛陀引导大乘菩萨,他的思想永远是一种平衡式的思考。

 







• 究竟圆满的教学 • 要把死字贴在额头上 • 他不知道什么是恩 • 身心清净,一丝不挂 • 你念善,身就健康 • 清净平等觉 • 他欢喜你,听你的教诲 • 庙是供养鬼神的 • 自杀的罪很重 • 学佛的人,也可以穿着华丽 • 常存布施的心 • 别人不相信,我们相信 • 人是可以教得好的 • 他装心脏病,真的得了心脏病 • 师父有什么好看的? • 佛陀教育是干这个事情的 • 一切人与事,有什么好执着的? • 人在福中不知福 • 做父母的不尊重老师 • 成人之善,成人之美



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



· 蔡礼旭: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· 蔡礼旭:假如是这样去引导孩子,已经让孩子... · 蔡礼旭:夫妻之间的言语态度是否可以随便? · 蔡礼旭:自助者天助,自救者天救,自弃者天... · 蔡礼旭:夫妻应该这样相处 · 蔡礼旭: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· 蔡礼旭:修学要学会观照我们的起心动念 · 蔡礼旭:老师如何因材施教? · 蔡礼旭:学习要循序渐进 · 蔡礼旭:去掉嫌隙最重要的要真诚心提起来 · 蔡礼旭:把别人的过失,放在自己纯净纯善的... · 蔡礼旭: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第4集 · 蔡礼旭:教育的核心就是在启发心地 · 蔡礼旭:“家和万事兴”有多少人能够真的懂... · 蔡礼旭:对恶缘要当作还债想,这是提升我们... · 蔡礼旭:从竹子身上学到什么样做人处事的道... · 蔡礼旭:《弟子规》能解决婚外情的危机吗? · 蔡礼旭:不管是新郎还是新娘发自内心的这份...



· 四摩 · 犍稚 · 转法轮法 · 印光大师:论焚化经灰及往生钱 · 星云法师:释迦牟尼佛传 摩登伽女出家证圣... · 家人很难度怎么办? · 定弘法师:不知道如何忏悔,就读忏悔文吗? · 体智 · 五种行 · 印光大师:三界六道轮回中谁是我们的依靠? · 四种饶益 · 蔡礼旭: 他整个人生记忆当中,一看到母亲... · 慧律法师:《净土圣贤录易解》宋遵式 · 五时教 · 那提国 · 净界法师:不是说你想修行,你就可以修行! · 四体字经典 · 海涛法师:和同修受菩萨戒好几年了,有自然...

回向文: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

学佛修行网 http://www.fotuo365.com
声明:本站为公益性网站,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,净化心灵、启迪智慧。
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,若有侵权敬请告知,本站将及时更正。阿弥陀佛!
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:amtf@fotuo365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