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[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.fotuo365.com ]

您现在位置:尚思学佛修行网 >> 学佛讲堂 >> 学诚法师 >> 浏览文章

学诚法师:人生的价值在于觉悟

学诚法师:人生的价值在于觉悟

  鲁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讲过这样一个富有寓意的故事:“一户人家生了一个男孩,全家高兴透顶了。满月的时候,抱出来给客人看——大概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。一个说:‘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。’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。一个说:‘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。’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。一个说:‘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。’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。”

  生命从诞生之初便不停地奔向死亡的终点,在哲学家那里,它成为“向死而生”的人生观;而对大部分凡俗之辈来说,谈死乃至碰见办丧事的人家,都是一件晦气的事情,于是便有了说真话者的被打。

  “生年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。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!为乐当及时,何能待来兹?”自古以来,在有限的生命观背景下,大部分人及时攫取,及时行乐,常听说“死了拉倒”、“死了算”,所有的生命规划、生活追求,都是以死亡为截止日期,这张生命的支票在心脏停跳的那一刻便宣告了“过期作废”。

  也有一少部分所谓有思想的人,不甘于死的幻灭,力图有所作为,企图超越现实,却因为智慧的不足或因缘的不具,最终碰壁、绝望。又有极少数人,能在有限的人生中找到无限的生命价值,在所有意义都会随死亡而逝的生命洪流中发现一叶永恒的扁舟,以此承载理想、救度心灵——“道德”和“信仰”,便是镌刻在这些人精神坐标上的铭言。

  孔子说,“不知生,焉知死?”于是有人推论,孔子乃至所有的中国人都没有关注死亡的习惯,中国是一个过度现实的民族。然而,我们有没有真正理解圣人的原意?探讨死亡是为了彰显活着的意义,一个不了解生活、不认识生命的人,死与活又有多大的区别?用佛法的眼光看生命,人生的时空背景不再是偶然而生、戛然而止的荒凉戏剧,而是绵延不绝、生生不息的创造过程。每一天,都是发挥创造力的一天;每一生,都是尽情彰显生命潜能的自我发现过程。

 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和拥有外在的目标,反过来说,当外在目标丧失的时候,也并不代表我们生命本身的分崩离析。人生的价值在于觉悟,只有觉悟的人生才能彰显生命潜藏的奥秘。死亡不是生命的结局,而是无限生命中的一个小小瞬间;死亡更不是生命的答案,它是推动我们继续前行、探索生命真相的旅行驿站。真实而完整的人生便是包含了生与死的不息过程,在圣者、佛菩萨的眼中,生与死等量齐观,无限的生死只落实到当下一念间——觉与迷,才是真正的生与死。

  禅者以一念不觉为死人,大乘菩萨以一念忘失菩提心为堕落,即使一般凡夫,也在用自己的一念造就着天堂和地狱。

 







• 你用有念来学佛法,怎么能入得了门? • 放下妄想分别执着 • 什么是发菩提心?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? • 人家说他爱你,姑妄听之,不要当真 • 轻松学佛法书签1 • 什么是和尚? • 感有四大类,应也有四大类 • 随文入观 • 符合道义,决定要守信 • 一方面惜福,一方面修福 • 这叫念佛三昧 • 什么是三界?三界是什么意思? • 吃一点苦头,算得了什么 • 言语不能不谨慎 • 你真正学佛,真快乐!/ 人生最高的享受 • 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 • 老百姓是享福的 • 讲到修行,这个与富贵贫贱不相干 • 她有天眼通 • 别的星球,咱们都住过



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



· 桥梁 · 胡适禅学案 · 弃五盖 · 仰山谨白 · 仁王会 · 五秘密曼荼罗 · 无量义 · 陶渊明 · 五部座 · 章敬拨空 · 持午 · 逆谤 · 东南亚佛教 · 法和 · 灵岩山寺 · 檀那 · 曹山四禁 · 供佛



· 宣化上人:人每天吃什么东西都有饮食神管的 · 印光大师:放生护生,功德利益,无量无边 · 取经 · 怀疑,是生到边地疑城的原因 · 三兽渡河 · 蔡礼旭:满出来就倒不进去了 · 宣化上人:华严经所在处就是佛所在处 · 涅槃城 · 佛始起慈心因缘 · 87 千金散去品佛味 · 宣化上人:道想要返本还源,就要由“一”回... · 寂常 · 蔡礼旭:去掉贪心智慧德能才会透出来 · 木鱼 · 慧律法师: 忏悔转业报发愿生西方 · 印光大师:约世间法论,汝之命甚苦,约修净... · 净界法师:欺诳,就是把你自己的光明相转成... · 远因

回向文: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

学佛修行网 http://www.fotuo365.com
声明:本站为公益性网站,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,净化心灵、启迪智慧。
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,若有侵权敬请告知,本站将及时更正。阿弥陀佛!
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:amtf@fotuo365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