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[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.fotuo365.com ]

您现在位置:尚思学佛修行网 >> 佛化家庭 >> 佛教与孝道 >> 浏览文章

孝养父母,你做到了多少?(性法)

孝养父母,你做到了多少?

性法

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中有一种美德叫“孝敬”,孝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。所谓“百善孝为先”,一切善行中,孝排第一位。孝是人生中最深远且发自于内心深处的亲情,孝是一个人最原始、最真实的慈悲心的流露。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种美德而更应该把它当成一种本能,就像父母对儿女一样,穷尽所有,蜡炬成灰,春蚕到死,无怨无悔。而我们又为父母做了哪些回报?

面对父母,我们今天的儿女都要扪心自问,我们真正做到“孝”了吗?有些儿女可能会说,我让父母吃喝无忧,要钱给钱,要物给物,在物质方面给予父母极力的满足,我很“孝顺”了!但这些真的能让父母“安心”吗?其实不然!父母一天天老去,他们想的更多的是让终日忙碌的我们陪在他们身边,面对面,手拉手,多说一会儿话,哪怕只有几分钟!这种小小的心愿对我们下辈人来说就是一件朴素的不能再朴素、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小事,但能做到的能有几人?随着儿女们的成长,在父母们心中这件平淡朴素的小事渐渐变成奢求。天下做儿女的要知道,到了老人那个年龄,物质生活对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,孝顺也不是满足老人的物欲心就行,我们所要做的是让老人们“安心”。

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”“儿行千里母担忧,母行万里儿不愁”,这是一个现实。我们给予父母的不管到什么时候也比不过父母给予我们的,一辈子、十辈子!

在《论语》中,很多学生问过孔子什么叫做“孝”。其中孔子的两个反问回答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对比一下自己,我们对父母的孝做到了多少?

子游问孝,子曰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孝。不敬,何以别乎!”孔子说,现在所谓的孝,指的是能养活自己的老人就行了,但这真的是“孝”吗?如果真的这样,那狗马等动物所作的都能称之为“孝”,如果我们对父母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,那么我们和狗马等动物有什么区别呢?

子夏问孝,子曰:“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。有酒食,先生馔。曾是以为孝?”孔子说,做到对父母的尊重最重要的是要对父母和颜悦色,有什么事情子女抢着干,有吃的喝的,让父母去吃去喝,这样可以算“孝”吗?

子游、子夏问孔子孝的问题,孔子都列出了一些我们认为是“孝”的行为,但最后都被孔子自己以“这样算是‘孝’吗”的反问否定掉了。孔子的反问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反思,孝敬不应只是一种美德,而更应该是我们的本能。

有这样一个故事,有一个小孩,他从小就在一棵大树旁边玩,他特别喜欢这棵大树。他整天围着树玩,有时爬到树上摘果子吃,有时就在树下睡觉,有时就拿着小刀或石头在大树身上乱刻乱画,这棵大树非常爱这个孩子,从来不去埋怨他。就这样玩着玩着,孩子长大了,有一段时间他就不来了,大树很想念这孩子。过了很久孩子再来的时候已经长成一个少年了,大树问这孩子,你怎么不跟我玩了呀?孩子有点不耐烦,他说我已经长大了,不想跟你玩了,我现在要玩很多玩具,我还要念书。大树很不好意思说,我没办法给你玩具,但是你可以把我所有的果子拿去卖了,这样你就有玩具玩,也可以念书了。这小孩就卖掉了所有的果子,欢欢喜喜的走了。

就这样每年只有在摘果子的时候看到他匆忙的身影,平时在大树旁边根本看不到他。这样又过了几年,这个孩子已经变成一个青年,他又来到大树旁时,大树更老了。大树说,这么长时间不来,现在就陪我玩儿会吧。这个孩子说,我现在就要成家立业了,连房子都没有哪有心思玩啊!大树看到孩子愁眉苦脸的样子很是心急,对青年说,孩子啊,你不要不高兴,你把我所有的树枝都砍去就够你盖房子了。这孩子一听来了精神,兴高采烈的砍了所有的树枝就走了。

又过了很多年,孩子到了中年,老树已经没有了果子和树枝,有一天孩子来到大树旁,心事重重的在大树下徘徊。老树问孩子,你怎么了孩子,有什么困难吗?孩子说,我现在已经成家了,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做大事,我想去远方发展,但海洋太大了,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出去,最起码现在我连出去的工具都没有。老树说,别着急孩子,你把我的树干砍了不就可以做船了吗?这孩子就按老树说的把树干砍下,做了一条很大的船出海去了。

就这样又过了很久,老树只剩下一个将要干枯的树根,孩子又回到老树根旁边,这时的孩子已经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。树根有些内疚的对孩子说,你看我现在没有了果子也没有了树干,你还愿意陪我吗?这个孩子跟老树根说,我现在也老了,有果子我也啃不动了,有树干我也爬不动了,我现在回来就是想留在你身边歇一歇,我也累了。

这个故事中老树就是我们的父母,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茂密的树叶下依靠大树长大的孩子。在父母身边长大,慢慢趋向成熟走向社会,离开父母独立生活,再到成家立业。等我们慢慢老去,懂得并体会“不养儿不知父母恩”的时候,等我们回到老树根旁边的时候,心里已经有太多太多的遗憾,因为很多我们应该做的都已经错过。但是老树根,也就是我们的父母却很少去计较这么多。

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,我们这一世都无法补偿,因为他们给予我们的是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爱!这一点我们不得不反思,为什么父母对我们的爱是那么自觉,那么浓烈;而我们对父母的爱有时却显得有些牵强和苍白。

论语中有一句话我们做儿女的一定要铭记,“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”。但是试问,能有几人可以随口说出自己父母的出生年月。但是,如果让父母说我们的出生日期,我想十有八九都是随口即出。

人生最悲伤的事莫过于等老人离去时,才想起自己需要做的还没来得及做,不要等到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的时候再去追悔。从现在做起,在父母面前少顶一句嘴,多做一件事。如孔子所说“事父母几谏,见志不从,又敬不违,劳而不怨。”

一切善行皆从孝始,孝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原始且真实的慈悲心的流露。在生活中,由孝而生慈悲心;由孝而善待身边情与无情一切众生。所以从当下做起,让我们的生命充满爱,让我们的父母得到安养,让我们的内心得到慰藉。







• 破坏人家修行,你要负因果责任 • 修行的标准是戒律 • 人家持的是心戒,不重形式 • 你想病就病了,你想老就变老 • 看得破、放得下 • 让一步海阔天空 • 人要能转境界,不要被境界所转 • 他得了肝癌,没法子好了 • 少年培福,壮年造福 • 学佛要像一尊佛 • 因没有办法掌握,缘能掌握 • 佛教徒一定要出家吗? • 苦乐忧喜舍 • 一定要永离妄语 • 真妄莫辨、善恶不分,往往容易上当 • 这叫做灌顶 • 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 • 要怎样念佛? • 出家的条件、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? • 多一个善人,就少一个恶人



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



· 蔡礼旭:说话轻一点 · 蔡礼旭:夫妻之礼“外内位正,和而有别” · 蔡礼旭:人的心念一转无穷的能量就出来了 · 蔡礼旭:用什么心态去面对父母的责罚? · 蔡礼旭:宽恕人要有智慧 · 蔡礼旭:修身、修行从根本修,从起心动念处... · 蔡礼旭:我们对人很恭敬,但人家没回应,怎... · 蔡礼旭:男不忠良,女不柔顺 · 蔡礼旭:规劝方法—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... · 蔡礼旭:如何在大学、高中落实弟子规 · 蔡礼旭: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30 · 不要错过教导孩子品德的黄金时期 · 蔡礼旭:败落与用错人有关系 · 蔡礼旭:忠孝矛盾时怎么办? · 蔡礼旭:人的一生都耗在追求这些外在物欲上... · 蔡礼旭:念念为人着想,我执才能淡 · 蔡礼旭:财富的因在哪? · 蔡礼旭:要把功夫先放在观自己的起心动念跟...



· 咒诅 · 宣化上人:因果就是这么厉害 · 香严击竹 · 印光大师:如何处理专修与兼修的关系? · 身心恼 · 宣化上人:佛教不让僧人结婚的根本目的是什... · 蔡礼旭:孩子哪些过失急须改 · 人家给我算命,都说我是短命相 · 学诚法师:恶口伤人易招恶报,严格律己远离... · 欲望的项链 · 舜若多神 · 蔡礼旭: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13 · 死亡 · 佛陀开示众比丘需精勤修道,方能证得寂灭涅... · 海涛法师:一个不好的念头,将來就要轮回好... · 慈悲地藏忏法 · 我往西方走 · 二天

回向文: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

学佛修行网 http://www.fotuo365.com
声明:本站为公益性网站,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,净化心灵、启迪智慧。
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,若有侵权敬请告知,本站将及时更正。阿弥陀佛!
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:amtf@fotuo365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