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[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.fotuo365.com ]

您现在位置:尚思学佛修行网 >> 学佛大词典 >> 浏览文章

僧伽

(一)梵语sam!gha,巴利语同。略称僧。意译为和、众。乃和合之意,故又称和合众、和合僧、海众(众僧和合如海水一味,故以海为喻,而称海众)。又取梵语与汉语合称为僧侣。此外,亦有僧家、僧伍等称。为三宝之一。即指信受如来之教法,奉行其道,而入圣得果者。亦即出家剃发,从佛陀学道,具足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,住于四向四果之圣弟子。或指信受佛法,修行佛道之团体。盖如来成道后,首至鹿野苑,度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,为僧伽之滥觞。

 唐代道宣律师认为构成僧伽须有二种条件:(一)理和,即遵循佛教教义,以涅槃解脱为目的。(二)事和,有六种,即:戒和同修、见和同解、身和同住、利和同均、口和无诤、意和同悦。此外,僧原为比丘、比丘尼之通称,我国及日本,则称比丘为僧,比丘尼为尼。然至后世,则不只限于比丘、比丘尼,尚有沙弥、沙弥尼等亦称僧或尼,比丘等称为大僧,沙弥等则称为小僧。又僧侣之称呼,亦自古以来即有之,如大乘义章卷十(大四四·六五六上):‘住圣菩萨,单一无侣,只不成僧。’此即说明侣为伴侣之意,亦即与众同义。又将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与沙弥尼,合称四众;广义而言,僧伽包含在家众之佛教教团全体,即七众。此外,比丘僧伽与比丘尼僧伽,合称两僧伽,又作二部众、二众。于观念上包含四方一切之比丘、比丘尼者,称为四方僧伽;而现前所见之比丘、比丘尼教团,则称现前僧伽。

 现前僧伽必须四人以上集会和合,方可举行羯磨(戒律之作法)秉法;若为四人以下,则仅单称为‘群’。又由于羯磨之种类不同,故集会之比丘人数亦不同,据四分律卷四十四瞻波揵度载,有四种分别,即四人僧、五人僧、十人僧、二十人僧。据五分律卷二十四、巴利律藏大品(Maha^vagga IX, 4)载,若超过二十人,则属无量比丘僧,而总有五种。又四人僧除自恣、受大戒、出罪外,可作其余一切如法羯磨;五人僧除受大戒、出罪外,得作其余一切如法羯磨;乃至二十人僧得作一切羯磨。

 据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载,僧有理和、事和、辨事等三种。(一)就理和之义而言,则一人即可称为僧。(二)就事和之义而言,所和之体约三人始称为僧。(三)就辨事之义而言,则四人、五人乃至二十人以上,方可称为僧。在我国,则单一人亦称为僧或僧侣,且僧之名与出家‘沙门’同义;而‘僧’者,在三宝中被称为僧宝,均以比丘为主,然亦有指比丘尼者。若比丘、比丘尼合称,则称为僧尼。

 此外,有关僧之种类,于诸经典中记载不同。佛世时,即有破戒僧或钝根僧等。据十诵律卷三十瞻波法列举五种僧,即:(一)无惭愧僧,指破戒诸比丘。(二)羺羊僧,指凡夫之比丘钝根而无智慧,犹如诸羺羊聚集一处而无所知,此等比丘不知布萨、布萨羯磨、说戒、法会等。(三)别众僧,指诸比丘于一界内,处处别作诸羯磨。(四)清净僧,指于凡夫中能持戒者及凡夫中较优秀者。(五)真实僧,指学、无学者。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二、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二十等所出均同。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五有依行品、大方广十轮经卷五、法苑珠林卷十九违损部等,均无别众僧,仅言四种僧而已。大智度论卷三亦无别众僧,只列举四种:(一)实僧。(二)有羞僧,指虽受持戒律以修道,然仍犯罪而后悔之僧。(三)哑羊僧,指愚昧、不分善恶之僧。简称羊僧,有时亦为比丘自谦之辞。(四)无羞僧,又作无惭愧僧、无耻僧,指无耻之破戒僧。其他如杂阿毗昙心论卷十等举出第一义僧、等僧二种;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说有第一义僧、圣僧、福田僧三种;大乘义章卷十有假名僧、真实僧二种,假名僧、清净僧、真实僧三种,以及破戒杂僧、愚痴僧、清净僧三种等说法。其中,真实僧、清净僧即僧宝,其他无惭愧僧等则不列为僧宝。

 又大智度论卷三十四,于声闻僧之外别立有菩萨僧。另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列举世间、出世间有三种僧,即:(一)菩萨僧,文殊师利及弥勒等为菩萨僧。(二)声闻僧,如舍利弗、目犍连等为声闻僧。(三)凡夫僧,若有成就别解脱戒之真善凡夫,乃至具足一切正见,能广为他人演说、开示众圣道法,利乐众生,称凡夫僧。虽未能得无漏之戒、定及慧、解脱,而供养者可获无量福。又比丘应供法行经(法藏菩萨戒本疏卷三所引)载,次第僧中有佛化僧、四道果僧、菩萨僧、七贤僧、凡夫僧等。此即说明菩萨亦可称为僧。又五分律卷十六曾将佛列为僧数中,如(大二二·一一○中):‘佛言:“但以施僧,我在僧中。”’又摩诃僧祇律卷三将塔物与僧物区分为二,如(大二二·二五一下):‘若塔有物,众僧无物,便作是念:供养僧者,佛亦在其中,便持塔物供养众僧,摩摩帝用者得波罗夷。’然关于上述说法古来亦有异说,如成实论卷三辩三宝品主张佛非为声闻众,且佛法僧三宝之间乃有差别等,故不将佛列于僧伽中。[杂阿含经卷二十二、长阿含经卷二、增一阿含经卷二广演品、卷十四高幢品、毗尼母经卷六、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六、萨婆多部律摄卷九、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、异部宗轮论、法华经文句卷一上、维摩经文疏卷三、诸经要集卷二、翻梵语卷二、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一、卷下三、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卷一上、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卷一、四分律开宗记卷二、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卷十三上、翻译名义集卷四、释氏要览卷上、卷中、禅林象器笺称呼门](参阅‘六和敬’1269)

 (二)(628~710)唐代西域僧。葱岭北何国人,一说碎叶(Suy-a^b)人,俗姓何。唐龙朔(661~663)初年,来西凉府,又游历江淮之地,居止于楚州龙兴寺。后于泗州临淮县(安徽省)信义坊得金像一尊,上有古香积之铭记及普照王佛之铭,遂建临淮寺。师屡次显现神异,尝现十一面观音形,人益信重,世称观音大士化身。景龙二年(708),受中宗之诏入内道场,被尊为国师。未久,即住京师荐福寺,因治众病、祈雨有验,蒙赐‘普光王寺’之额于临淮寺。景龙四年三月二日示寂于荐福寺,世寿八十三。中宗深为哀悼,送其遗骸还本处。弟子惠俨、木叉等为之建塔院。懿宗咸通二年(861)赐号‘证圣大师’。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(1013)敕赐‘普照明觉大师’之谥号。[宋高僧传卷十八、太平广记卷九十六、全唐文卷二六三]







• 自己天天造恶业,自己往往不知道 • “太太”这两个字是大德的称号 • 布施要三合一,否则总有遗憾 • 学佛有什么好处 • 修福积德 • 什么是业报?什么是因果报应? • 见思烦恼是根本烦恼 • 螃蟹下锅 • 十二个小时之后才去动他 • 时辰到的时候,你后悔也来不及了! • 这就是念佛,这就是忆佛 • 为社会,为众生,马虎不得 • 教学这一个行业,愈老愈是宝 • 要怎样才叫做正觉 • 妄念随他去,不要去理会 • 这叫回光返照 • 念佛求生,刻不容缓! • 明师可遇不可求 • 人生真正的目标 • 什么是涅槃?涅槃是什么意思?



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



· 生灭 · 华严四分 · 三退屈 · 法筵 · 智光曼荼罗 · 威尔森 · 不放逸 · 教苑清规 · 信施 · 崛山寺 · 本高迹下 · 流沙 · 什门十哲 · 胡语 · 胜宗十句义论 · 克实通论 · 加被 · 现通假实宗



· 根 本 智 · 印光大师:为什么说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... · 星云大师:六祖坛经讲话 第一 行由品 经... · 十三事法 · 蔡礼旭:培养孩子慎独 · 佛陀什 · 光明童子因缘经 · 印光法师:切不可“自杀”以期往生 · 印光大师:世无圣贤之士,由世少圣贤之母之... · 道证法师:假如自己不起贪、嗔、痴,又有谁... · 应如何有效地帮助父母亲戚学佛? · 五问十题 · 虚空云海明门 · 寂静法师:3个超实用方法,帮你改善健康、... · 一切如来金刚誓诫 · 海涛法师:经常沾染鬼神病该怎么办? · 寂静法师:现代小人 · 恩爱

回向文: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

学佛修行网 http://www.fotuo365.com
声明:本站为公益性网站,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,净化心灵、启迪智慧。
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,若有侵权敬请告知,本站将及时更正。阿弥陀佛!
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:amtf@fotuo365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