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[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.fotuo365.com ]

您现在位置:尚思学佛修行网 >> 佛学读物 >> 佛网文摘 >> 浏览文章

放下烦恼的世界

放下烦恼的世界

  一走到寺院,在山门前就能看见笑意象开放的花朵一样的弥勒菩萨,欢迎着每一位上山的人。以下的诗偈,最能说明菩萨的欢喜心:
 
  "眼前都是有缘人,相见相亲,怎不满腔欢喜;
 
  世上尽多难耐事,自作自受,何妨大肚包容。
 
  大肚包容,了却人间多少事;
 
  满腔欢喜,笑开天下古今愁。
 
  大肚包容,忍世间难忍之事;
 
  笑口常开,笑天下可笑之人。"
 
  欢喜心来自于哪里? 来自于放得下。
 
  在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完全放的下,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尤其是当今的社会,人们的生活和工作,大都在繁忙中度过.越是这样,我们才越要应该给自己一个云淡风清的欢喜心情.
 
  所谓的放下,是放下烦恼,不是消极的遁世,也不是逃避责任,而是一种处世的态度.能放得下是智慧,是认清了生命本质后的释然,也是一种对世界的了然和通透,是一种对人生的豁然开朗后的喜悦。
 
  智慧不同于世间人所看重的聪明,智慧是能了解道,悟道,从而了脱生死轮回,它超越了一般的聪明和普通的智慧,是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、本性,并能在人生中去身体力行。
 
  一般,人们总是习惯于认定在生活中有了什么挫折,或者是消极没有事业心的人才去学习佛法。这样的看法确实非常普遍。人们太习惯于想当然了,这样的想法封闭了自己打开智慧的心门,让自己的法身慧命,长劫流浪,不能得到解脱。虽然心性的光芒如慧日朗照,但因为人们不了解,白白的在六道轮回中流浪浮沉。
 
  能放下,是回归本性的必然途径,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,烦恼的乌云,就是我们对缘起现象所起的贪恋,一切事情都只是水中月,镜中花,可是我们却象水中捞月的调皮的猴子一样,把虚幻当做了真实,引发出无限的烦恼,对应境界所起的情绪都是烦恼,人们可能会说,那人岂不变成了木雕石像,其实事情的真相不是如我们普通的想象一样,只有肯放下,才会得到全体,执著的心念,让我们坐井观天,看不清心性的广大和辽阔,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说过,空之用大矣哉,不空掉烦恼,就如一潭死水是一样的,没有了灵动的美丽。
 
  平静的湖面,才能倒映蓝天,波浪起伏的湖水,会扭曲所映现的景物,正是因为我们对心性的不了解,才放不下对梦幻泡影的追逐,才让我们看不清世界.
 
  一旦能够了解了自己的心性,那么你也会和弥勒菩萨一样"眼前都是有缘人,相见相亲,怎不满腔欢喜; 世上尽多难耐事,自作自受,何妨大肚包容。
 
  可是圣人先哲的话有多少人能去思索肯去相信肯去实践呢,人们更习惯于在惯性下生活,能横截惯性的人是真的智者和勇士,茫茫人海啊,有多少人想要认清这浮华背后的生命真相呢。
 
  我们之所以不肯放下,是因为不能了解放下后的美丽世界.
 
  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中描绘:
 
  彼如来国。多诸宝树。或纯金树。纯白银树。琉璃树。水晶树。琥珀树。美玉树。玛瑙树。唯一宝成。不杂余宝。或有二宝三宝。乃至七宝。转共合成。根茎枝干。此宝所成。华叶果实。他宝化作。或有宝树。黄金为根。白银为身。琉璃为枝。水晶为梢。琥珀为叶。美玉为华。玛瑙为果。其余诸树。复有七宝。互为根干枝叶华果。种种共成。各自异行。行行相值。茎茎相望。枝叶相向。华实相当。荣色光曜。不可胜视。清风时发。出五音声。微妙宫商。自然相和。是诸宝树。周遍其国。
 
  这就是放下烦恼的心性所变现的世界,极乐世界的景致,所以,放不下是因为人们不了解啊。
 
  放下烦恼的世界是美丽的世界。







• 要怎样才叫做正觉 • 断一切恶、修一切善 • 为什么会退转? • 灵鬼确实有 / 迷信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• 随缘而不攀缘,这个多自在 • 我们专修净土的 • 我们学佛的人,哪个不信因果? • 修学佛法,寿命要紧 • 农药下得太多了 / 瘟疫怎么解决? • 宇宙万法的真相,是不生不灭! • 佛力加持 • 用真心来布施,果报不可思议 • 学佛的人在这世间,一切随缘不攀缘 • 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 • 报复手段之狠,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• 现在修行,人不如鬼 • 代众生苦 • 天天修财布施,你准发财 / 有舍才有得 • 清净平等觉 • 念佛法门简易稳当



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



· 有漏道 ·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· 菲律宾佛教 · 精进 · 理 · 典揽 · 真金失色 · 有轮 · 阿南德普尔锡克教徒大会 · 阿难具八法 · 龙泉禅寺 · 五会念佛 · 宽朝 · 钻水求酥 · 世眼 · 二种精进 · 法华宗 · 六字经法



· 元音老人:开示悟入佛知见 · 如来藏性 · 蔡礼旭: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· 印光大师:彼离信愿以教人念佛求开悟之开示... · 真言主 · 六着心 · 二种信 · 罗刹日 · 受 · 勿凝神对视、勿肢体相碰、男女分坐、庄重言... · 加行道 · 助正兼行 · 阿呼 · 仁焕法师:启蒙公众,树立道德,建立爱心家... · 用内功助亡者神识脱出影响往生吗? · 迦叶波 · 浅论佛教的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(法通) · 作戒

回向文: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

学佛修行网 http://www.fotuo365.com
声明:本站为公益性网站,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,净化心灵、启迪智慧。
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,若有侵权敬请告知,本站将及时更正。阿弥陀佛!
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:amtf@fotuo365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