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[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.fotuo365.com ]

您现在位置:尚思学佛修行网 >> 佛学读物 >> 消除烦恼的方法 >> 浏览文章

第一义谛

第一义谛

说诸行处,名世界法;说不行处,名第一义。

——《大智度论卷一释初序品中缘起义》

这个偈子是说,心中有牵挂,便属凡夫世界;心中无牵挂,便见超越境界。“世界法”亦称世间法,世上凡事凡物,都有它们的界限,故名世界;世是时间过程,间是空间位置,故名世间。由此可知,人有生命过程,也有生活的范围,所以活在“世间”。如果我们的心理体验只限于现象界,行为价值亦局限于现象界,也是在世间,没有出世间。

“说诸行处”的“行”字,主要是指我们的心理行为,由于外界环境的刺激而使心理产生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不正见等六种困扰,称为六种根本烦恼。如果心不受环境影响,也就不致产生这六种心理活动,便得解脱,这时叫做“心行处灭”,这儿形容为“不行处”,也叫做第一义谛。此时的烦恼分别相,自我中心的执著相,便不起作用了。

第一义谛的不动相,相对于第二义谛的虚妄,一旦洞明第一义谛,一切现象都是那般地完美现成、无理可述、无心可动、无物可障碍自己的心了。第一义之中没有烦恼分别的执著,却有无私的智慧和平等的慈悲。慈悲心类似同情心,而不等于同情心,同情心是有特定对象的,也有特定的时段的,慈悲则是平等视一切众生,永远关怀一切众生,依众生的差别需求,以无私的智慧做反应,给予适时适切的帮助。第二义又名为世俗谛,是从自我中心出发,来看世间事,先有自我的价值判断,次有自我所执著的模式,所以是主观的,亦即《金刚

经》所说的“有所住”心,这时所见的世界,就是能够引起烦恼痛苦的世间法。

要达到第一义,很不容易,一般人能从理论知道有这种境界,也算不错了,虽然不能真懂,也不能真的做到,但不妨揣摩一下这个偈子。每当心里混乱困扰之时,告诉自己:不要接受环境的摆布,不要接受烦恼的作弄,对人要存慈悲心,对事要有智慧心。如此一来,也就不致于那般地痛苦和烦恼了。

 







• 一天到晚胡思乱想,你不可能开悟! • 以智慧与爱心,平等地爱护一切众生 • 吾有大患,为吾有身 • 信愿为前导,持名为正修 • 老比丘证四果,这就说明他心诚! • 念佛能消业障,这是一点也不假! • 戒律里头,要懂得开遮持犯 • 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 • 我就造这一个业 • 这个身不是我 • 你能放下是真实慧 • 你不会生病,你不会衰老 • 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 • 身体要好,身安则道隆 • 世间最幸福的人 • 真正自利,才有能力利他 • 持戒的利益有哪些?持戒的功德利益 • 只要老实念,就会得到 • 穿衣吃饭都是佛法 • 邪师太多,到处都是



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



· 十讲 · 极乐世界 · 一旋陀罗尼 · 法珍 · 二如来藏 · 一切世间 · 婆那婆私国 · 极七返有 · 八万四千法藏 · 七方便 · 耆阇崛山 · 自融 · 惛眠盖 · 世间法 · 八大山人 · 妙行三昧 · 止持作犯 · 别途



· 旧日历中有佛像应该做何处理? · 宣化上人:为什么要放生?放生也就是放我 · 身心清净,一丝不挂 · 憍赏弥国 · 慈庄 · 慕魄太子出家修道 · 世俗 · 定弘法师:早上醒了,身体还是没好。请老师... · 有情 · 系念 · 慈诚罗珠堪布:幸福的密码 · 闽南佛学院 · 法源寺 · 如何把自己修行与教孩子读经相结合? · 犯重婚有罪吗? · 刘素云:觉海之舟—念念普利众生 心心流入... · 睡眠之害 · 蔡礼旭:维持人心、社会安定,三种行业至关...

回向文: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

学佛修行网 http://www.fotuo365.com
声明:本站为公益性网站,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,净化心灵、启迪智慧。
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,若有侵权敬请告知,本站将及时更正。阿弥陀佛!
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:amtf@fotuo365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