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[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.fotuo365.com ]

您现在位置:尚思学佛修行网 >> 学佛讲堂 >> 星云法师 >> 浏览文章

星云大师:如何处贫居富

  同样是人,为什么有的人很富有,有的人很贫穷?我们又如何来认定什么是贫穷?什么是富有呢?有的人高楼大厦,汽车冷气,锦衣玉食,福禄双全;有的人一生劳碌奔波,工作所得极为菲薄,仅能供给一家数口勉强温饱而已。其原因何在?一言以蔽之,都是由于个人宿世善恶业所招感的果报。

  就贫富而论,有钱的人,虽然衣食无缺,华盖重裘,但有时候为了人事的困扰,同样日夜不得安宁;没有钱的人,尽管每日难过,依然每日过,无钱一样可以挺起胸膛,安心自在,此即所谓的“人穷志不穷”。这个道理也就是说人生的幸福快乐,贫与富并不构成绝对的条件。佛教对于贫富的看法,认为贫与富对人格的尊严,原没有什么差距。譬如用水洗涤污秽的东西,洗涤之后,与洗涤之前,其实就没有区别;这意思是说,人生数十寒暑,如梦幻泡影,贫富苦乐只在于自己内心的体认罢了。所以,有人粗茶淡饭不改其乐;有人富甲一方,仍然忧愁烦恼。深一层的说,如果心里拥有三千大千世界,那么,即使身无立锥之地,却可感受到最大的富足!

  佛陀的生活,就可以作为最确切的证明。佛陀的生活,春夏秋冬皆着一袭粪扫衣,也觉悠哉游哉;披上名贵的金缕衣,也丝毫不感到骄傲。既可以粗茶淡饭,也可以美味佳肴;可以树下露宿,也可以安住于琼楼玉宇;可以自己独处山林,也可与四众弟子共住……。可见佛陀对富贵贫贱、穷通得失、兴衰盛败、美丑善恶,并不系念于心,也不追逐世间的尘欲,只是随缘适应环境!这就是佛陀最大的富有。

  且不说佛陀,就是近代的弘一大师,也认为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使他觉得不好。破旧的手巾也好,碱苦的蔬菜也好,跑一整天的路也好,住在小茅屋也好,世界上什么都有味,什么对他都了不得。他少欲知足,别人认为他如此贫穷,简直是在受苦,但他却觉得一切都很好。有一次,夏尊看到弘一大师那种吃萝卜碱菜的愉快情景,颇有所悟,夏先生说:“萝卜碱菜的真滋味,大概要像弘一大师这样的人,才能如实的品尝到。”

  我现在举一事来证明:一个有钱人住的是高楼大厦,拥有种种最现代化的高级设备,生活真是富裕豪华。他家邻近有一间破旧小房子,住着一对贫穷夫妇,这对夫妇虽然生活并不富裕,但是夫唱妇随,生活相当愉快。可是住在楼上的有钱人家,总是要为公司的交际应酬感到困扰,为声势名利的维护感到不乐,心里就觉得纳闷:“我这么有钱,为什么那么烦恼,隔邻住破房子的人家,不是歌唱,就是谈笑,为什么他们那样快乐?”

  有人就告诉他:“你要卖苦恼吗?只须拿出二十万元送给他们,他们马上就会苦恼。”

  二十万元,在有钱的人看来,实在算不了什么,好!就慷慨送给贫穷的夫妻。贫穷的夫妇凭空得到二十万元,最初喜欢得不得了。但是到了晚上却烦恼钱要放到哪里呢?抽屉吧,不保险!床底下嘛,也不太安全!枕头下面……左思右想,一夜睡不着觉。过了几天,他们又为了二十万元该如何利用而吵嘴,夫妻几乎因此而破坏了多年的感情,后来一反省,才彻悟钱使他们苦恼,终于又把钱还给原来的主人。

  这当然是一个寓言,不过寓言有时候却包含着深刻的真理。这个寓言告诉我们:名利有时也会为人增加烦恼和危险。从前,孔子的弟子颜回“一箪食,一瓢饮,居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”;佛陀的弟子大迦叶,在坟墓间修行也觉得泰然自得;我国古代诗人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等等,这些前例都在说明贫富不能以有没有钱来衡量。人可以穷,但是内心不能穷。心里的能源是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的,重要的是,你肯不肯去开采它;你如果肯开采心里的能源,你才是真正的富者。

 







• 他能在两年前晓得 • 预知时至,坐着往生 • 要度众生,一定要有相当的定力 • 生理病,冤业病,业障病 • 我们学得跟佛一样,这才叫学佛! • 念佛人有舍利,也不能代表他往生 • 怎么才能成就?忍就能成就 • 吃山珍海味 • 他行的善没错,但是他的心不善 • 念念都想到“我”,那是六道凡夫 • 敬鬼神而远之 • 这叫习气,这叫烦恼,这叫业障 • 那是灵鬼在作祟 • 老和尚身上有清香 • 无贪、无嗔、无痴 • 轻松学佛法书签1 • 舍利弗尊者,跟蜜蜂结法缘 • 什么是三毒?三毒是什么意思? • 吉祥如意 • 什么是六道?六道是什么意思?



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



· 要学佛道,先结人缘 · 果报无衣的裸女 · 禅学 下 · 般若人生 · 人羊大战 · 受病苦的呻号比丘 · 人必有一死 · 篤信佛法 · 造屋供佛的商人 · 聪明的毗舍离 · 天灾人祸的产生在于人类自己 · 贪着利养自取灭亡 · 劫贼楼陀缘 · 善恶的果报 · 买富卖贫 · 摹仿求进步 · 到处都有爱死病 · 习气难调



· 蔡礼旭:学问的提升都是积累的 · 缚萨怛罗 · 宣化上人:阿逝孕救难 · 不如在家里念佛 · 刘素云:没达到三昧之前是怎么念佛的? · 一向一揆 · 印光大师:《无量寿经》的要义 · 印光大师:昔如来将入涅槃,以其法道,付嘱... ·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四课 寺政外事 · 蔡礼旭:如何转怒为恕? · 印光大师:念佛人有病即作将往生想,能与佛... · 从谂仍旧 · 圣严法师:夫妻、亲子之间如何彼此相待? · 慧律法师: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... · 有缘 · 宣化上人:为什么淫欲心重 · 护持三宝者是否都是德行高大富长者? · 蔡礼旭:起心动念不同,招感来的后果也不同

回向文: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

学佛修行网 http://www.fotuo365.com
声明:本站为公益性网站,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,净化心灵、启迪智慧。
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,若有侵权敬请告知,本站将及时更正。阿弥陀佛!
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:amtf@fotuo365.com